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無論你是從事什麼職業的,都必須對中國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人們經常說「中國國情」、「中國特色」,但是真正理解此間兩種狀況的人有幾人?
讀完此文定能讓你豁然明白!也一定能讓你重新審視這片腳下的土地。

什麼是中國國情?

首先,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國家,也可稱之為「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陸國家」。

將中國和巴西做比較的時候會發現,巴西是一個殖民化的大陸國家,而中國則是一個原住民大陸國家,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也就是原住民的多寡,中國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而巴西原的住民人口只佔人口數5%,其中有30%多是混血人口,60%多是外來的殖民者人口和他們的後裔。

同理,很多人研究今天的美國,也說中國為什麼不能像美國那樣?

殊不知美國的原住民人口只剩2%。然而中國如果像美國那樣我們會怎麼樣?

當人們談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否必須把先將中國作的原住民減少剩下不到2%,再來說能不能照搬美國了。

從以上這個角度來說,這是個前提條件。
如果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大國,那麼亞洲是什麼呢?

亞洲是沒有被殖民化過的原住民大陸。
在此就發現,北美、南美都是殖民化大陸,澳洲也是殖民化大陸。由此可見世界上至少有一個三分天下的感覺了。

殖民地宗主國在哪兒?歐洲。

殖民化大陸在哪兒?美洲、澳洲、半個非洲。

原住民大陸在哪兒?亞洲。

這三者的經驗是否可以互相照搬?有人主張可以!但仔細想想,是否其前提必須先將原住民人口大規模減少或者外移,這才有可能呢?

大農場是外來殖民者的產物。

當我們討論農業問題的時候,又有人說,只要中國推進農地的私有化,就會通過土地私有制條件下的自由市場交易,形成大規模農場,就可以參與國際競爭。

可有誰注意過,世界上大規模農業沒有一個是通過市場的?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大農場;巴西也是,請問這些擁有大農場的國家中哪一個是原住民在當農場主的?若有,請找出來也讓中國去學習學習。可麻煩就在於找不到。這些大農場被誰佔有呢?是外來的殖民者啊!

在亞洲,人們找不找得到大農場呢?答案是找得到,就在菲律賓。為什麼?菲律賓已被殖民化了400年了啊!

可真相是什麼呢?菲律賓原住民在農場幹什麼呢?他們在當bondary laborer,相當於包身工。那麼農場主誰呢?也是外來的殖民者!

因此,所有的制度可以借鑒,可以分析,可以比較,可以討論,但是不可以照搬。

而中國不僅是一個原住民大國,還是一個數千年的文明國家歷史從沒有中斷的大國。

運行百年和千年的制度如何比較?

若與歐洲的領導型國家「德國」對話,他會說各個方面如何制度優越…,但是只要問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德國就不好回答了。

「請問你們國齡多少年了?」這應該很多人懂的,德國是在哪一年立國的呢?在1832年,距今多少年呢?100多年。

德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在此之前德國是什麼呢?那是個地理概念,有300多個小邦,講著各種不同語言。這就是歐洲的領導型國家。

如果人們說德國的制度優越,那麼請將這個制度運行上千年再說吧!德國制度到現在才運行一百多年,中國這裡是五千年啊!

若大家說美國是美洲或是全球的領導國家,那麼美國有多少年的國齡呢?那是1863年打完南北戰爭才有現在的版圖啊?

此之前的100年,美國也不是現在的版圖,美國是在1845年打下了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幾個州才有現在的版圖。

那麼,美國的國齡是多少年?100多年。

僅靠一兩百年的資本主義歷史,怎麼能解釋清楚人類社會到底是哪一個制度是絕對優越的呢?

為什麼中國制度綿延幾千年沒有中斷?當我們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不至於文化虛無、歷史虛無了!

馬克思早年也說過「我對於人類歷史五階段的分析不包括東亞。在遙遠的東亞,由於高山、大海、荒漠的阻隔,根據歐洲歷史形成的這些學說,本源於摩爾根和達爾文等等,他們都沒有到過那兒,遙遠的東方完全可能是人類另一個歷史發展的脈絡,不適合用簡單的五個階段概括…」,所以馬克思暫時給了一個假說,亞細亞方式,Asiatic Mode。

如何看待中國的當代的各種問題?一定要先談民國的危機與敗亡!

20世紀的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國的黃金增長,民國經濟史上叫「黃金十年」!這個黃金十年怎麼中斷的呢?是被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所中斷的,而那時候,就是因為輸入型危機!

民國時期的黃金增長體現的也是中國人百年現代化大目標!同時更要面對內外兩大矛盾。

對內,因為地主從原來的村內地主變成在外地主,變成工商業地主,於是地主把原來的秋後算賬,也叫下打租改成上打租,就是春前交租,而且把實物租改成現金租,立刻帶動金融資本進入農業。

過去非貨幣化、非資本化的小農被現代經濟擊垮了!於是社會上先出現了小農破產、鄉村衰敗、痞子橫行、土匪紛起!這是對內所造成的代價。

對外,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一爆發!中國當時是白銀幣制,當海外的白銀價格抬升,中國就出現白銀外流,導致通縮緊縮,嚴重打擊了正在高增長的民國經濟,於是民國經濟進入衰退。

民國政府怎麼辦呢?也得頂層設計,深化改革。一幫海歸學人設計出什麼了呢?與今天一樣啊!設計出現代貨幣體制,放棄了白銀改為紙幣!

但是緊接著,當1935年廢棄白銀改行紙幣的時候,日本佔領華北,東亞轉向戰時經濟。

民國政府改用紙幣的第一年1936年尚且沒有改變通貨緊縮,但是到第二年1937年,日軍全面進犯中國,政府必須把有限的貴金屬和戰略物資拿去給美國人換來軍火,而這時候美國人正在支持日本軍火!佔日本打中國的軍火的48%。

在這種情況下迅速形成的是從通貨緊縮轉化成通貨膨脹,民國從1937年起遭遇通脹,一路通脹到1948年。

於是,再次由海歸學人們搞頂層設計深化改革,借來美金追求進一步的現代幣制——金圓券制度。

早年的改革,1935年發行的幣制,初期貨幣票面值小,後來通貨膨脹變成幾百萬,再到改成金圓券時惡性貶值的新疆票,票面值60億元才折合金圓券一萬元,通貨膨脹到了多少千倍。

民國政府真正垮於什麼?是工業化、城市化為主的現代化所形成巨大成本無處轉嫁!民國政府先亡於現代金融、現代財政!

沒有現代金融,沒有現代財政,國民黨士兵可是拿錢的,於是沒人發軍餉了。你不可能把成捆的票子送給士兵當軍餉,那沒地方藏啊。沒人發軍餉,軍隊就不打仗了。

注意!沒有現代財政金融就沒有現代軍隊,因此,民國政府真正敗亡的原因,乃是現代化成本過高。

1949年土地改革是去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是怎麼勝的呢?

靠的是農民革命!那是什麼樣的革命?

就是中國農民幾千年都要求的「耕者有其田」,中國幾千年來都在搞的土地革命!那麼,土地革命是共產主義革命嗎?

想想中國歷朝歷代哪一位開國之君不實行均田免賦啊?之後就會慢慢出現豪強大戶佔田,對不對?於是,中興重臣都在幹什麼呢?都在想辦法抑制豪強。否則,如果中興重臣就會被「清君側」,豪強若沒有被抑制住,這個朝代必然敗亡;如果中興得逞了,王朝再延續個百兒八十年。在一般情況下,一次均田免賦構成200年的朝代周期的制度基礎。

而土地改革意味著什麼?人均分地,人均分地意味著「去現代化」。看懂這種道理了嗎?

1949年土地改革叫做去現代化,它使88%的農民人口跟城市現代化脫離了關系,共產黨在接手國民政府政權以後,只需解決不到12%的城裡人的吃飯問題,那是多麼小的負擔啊?

同時,因為給農民分了地,廣大的農民不僅推著小車支援共產黨打仗,而且在成立新中國以後,折實征收的農產品實物,建立財政金融的物資基礎。

因此,新中國在1950年延續自民國政府的高通脹危機,雖然仍難以遏制的情況下,還是建國成功。

而當時新中國的銀行存的是什麼?存三白,白米、白麵、白布。

千萬別理解錯了,以為老百姓是抱著白米、白麵、白布去銀行,而是銀行給出一個價值指數,老百姓去存的時候確定能買多少白米、白麵、白布,等到取得時候還能買進等值的這些東西。

當年的中國,貨幣、公債和軍公教人員發的小米,叫「三折實」。這套折實體系依托於什麼呢?依托於廣大農民因耕者有其田而恢復了歷朝歷代都有的生產積極性。

客觀地說,1949年以後的共產黨,是依靠傳統小農經濟緩解民國的現代化危機!

而其他大多數通過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的國家,一旦革命成功之後,立刻陷入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因為無法對付城市貧民窟人口的貧困。那麼新中國怎麼對付呢?無外乎就是土地革命,讓農民回家分地了!

當我們整個社會經濟危機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論誰當領袖,應對辦法很簡單,只要再答應一回農民可以平均分地,只要不把小農基礎給破壞了,農民一定高高興興回家!

今日中國戶籍為農民的人口仍然佔70%以上。70%的人問題相對被緩解,政府主要解決的就是這30%的城裡人的問題。

也許大家覺得不太現實,也覺得不可能那麼簡單。但是,新中國在歷史上就真的做了兩次,1949年毛澤東做了一次,解決了危機。而當時的西方國家都不認為他可能解決危機,可愣是解決了啊!

接著1980年鄧小平搞的大包幹,又一次按人平均分地到戶,和毛澤東做的是一樣的事。只不過上一次叫「土改」,這一次叫「改革開放」。

第一次土改是佔總人口88%的農民,到1980年的改革開放是85%的農民。有85%的人口回家分田種地,農民就「說有吃有喝不找你」。

看看當年大包幹的時候農民的順口溜,跟1949年的故事都是一樣的。政府只需集中解決15%的城市人口的矛盾。至於大包幹之後采取一系列措施,那是後話了。

如果看歷史的經驗,其實有很大的可比性,如果你把發展中國家拿過來做比較,也會有很大的可比性。

高失業率,中國政府如何化解危機?

2008年,美國二次房貸引暴全球金融海嘯,中國也因外需大幅度下降,企業大量倒閉,造成工人大規模失業。

若將這種現象問西方人,如果你們有2500萬人失業會怎麼樣?相信西方人會很直接的說,那我們這個國家就沒了。

一直以來,西方媒體不斷宣稱China collapse,即中國崩潰!都說了無數次,如若中國遭遇經濟危機就應該崩潰,那麼中國不僅在2008年那個階段有過2500萬人失業;還有,可曾聽說過上一個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有4500萬人失業!而那時候中國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此事在中國查無統計數據,也不表現為統計上的失業。為什麼呢?因為在統計學上稱之為「登記失業率」。而當時的4500萬國企職工下崗,並不叫失業。有的只是稱為:在崗學習,待崗培訓。因此,都不登記為失業的數字。

還有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也曾有4000萬人口失業。那是4000萬回城待業的知識青年啊!若沒聽說過這種事,那麼你根本就不了解中國。

在中國的很多事情,歸結為原住民人口密集的國家,並沒有把原住民大規模消滅,所以中國有近3億的打工者,這種人口流動情況在世界上任何殖民化大陸都不可能發生。

問問美國多有少人失業?如果超過百萬級的規模就受不了!在中國這,自1960年以來,每一次危機都是幾千萬人口的失業!中國不都得受著了嗎?

當年的美國制裁,鄧小平跟美國特使對話的時候就說︰「我是法國留學,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我比你還會背,但是我給不了,因為現在中國這兒人太多。這樣吧,我給你送去兩億人,請你給自由、民主。」好啊,當然好啊!

美國人一下愣了,這是什麼意思?正好這之前有王力雄那本書《黃禍》在美國出了,11次印刷,用的書名是西方人的「中國想象」。王力雄告訴西方說,一旦中國人四散開來,這地球最先就受不了。

當時情況很僵,楊尚昆在鄧小平旁邊打圓場,說︰「小平同志,你開口太大了,給他兩億,他怎麼受得了呢?他們的GDP立刻就會下降,他們的社會福利保障也馬上就不存在了,不能給兩億。我看這樣,少給點,就5000萬人吧。」中國當時全部在海外的華人總人口才不過5200萬啊!

需知,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是一個對外殖民的國家。對此,今天還有很多人、包括著名外交家都在說,早年鄭和下西洋……。

中國人的祖先幹嘛去了?捫心自問,難道中國是一個對外殖民擴張的國家嗎?文化虛無主義到了這個地步,就恨祖先沒對外殖民擴張。

這種心態叫做沒文化啊!中國就怕知識分子沒文化。年輕的朋友們,將來你們長大,不,現在你們都長大了,將來你們頂事當政的時候,千萬要長點文化!

以上分析,說的是30年代民國政府應對西方192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因為對付不了,才導致民國走向高膨脹,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現代化成本過重,向農村轉嫁不了,因為農村已經被工商業資本搞亂了!所以,民國垮了。

知道新中國上一次遭遇輸入型危機怎麼軟著陸的嗎?

2009年全球大危機爆發,中國沿海大批企業倒閉,2500萬打工者失業,中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去搜尋,看看有哪一位高官、哪一位大學者曾講過當時中國是怎樣對應2008-09年的全球大危機的?那可是中國的寶貴經驗!可惜的是,幾乎沒有學者或是明白人,認真把中國應對全球大危機並且成功的化解危機的經驗告知給世人。

解決危機的中國經驗。

中國以前出口退稅13%,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拿財政補貼給海外消費者13%。對吧?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外貿出不去了。彩電、冰箱、洗衣機、汽車全在倉庫。怎麼辦呢?中國中央把13%的出口退稅一轉,鼓勵農民買這些商品,只要農村戶口,立刻享受13%的價格折扣,而且告訴農民說,這優惠政策只到2010年年底!

於是,農民一買,百戶彩電擁有率高達104台!就這樣,靠著農民的龐大購買力,化解了出口不暢的危機。

然而這還是一個小的政策,只是把補貼外國消費者補貼給中國老農民。

這種轉嫁的前提是什麼呢?買彩電得有網絡,否則全是雪花啊!買洗衣機得有水是不是?買冰箱得有電對不對?溫家寶一上台就認同三農,在所有的領導人當中,只有他是非常重視農民利益的,從他擔任總理那屆開始,政府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溫家寶在政治局2005年9月會議上提出新農村建設,2006年開始大規模增加對農村的投資。

2006-2009年,三年過去,已經向農村投了幾萬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國家向農村投了十幾萬億,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大規模投資,既化解了城市的生產過剩,又實現了城鄉再平衡。

但是,向農村基本建設做投資,是幾乎沒有回報率可言的。私人資本當然不幹,那麼誰能做呢?只有國家。

例如,國家電網向農村送電,80%線損率不能向農民多收一分錢,農電只能虧損,由國家電網扛著,若演化成了壞賬,則只能是國家銀行背著。

聽中國一般的知識分子講國有企業沒效率,這有一半對、一半不對。因為,國家往農村修路,修到村裡去了,敢跟老農民要養路費嗎?敢在村口設一個卡子跟農民收費嗎?收得著嗎?真的去收費,一扁擔打趴下你都有。

收電費,說農民多耗了80%,要農民多交80%以上電費,收得著嗎?那也收不著。往農村通水、電話、寬頻,實現農村五通的過程,幾乎都是國家做的。

並非不邀請私人資本來投資,也給了補貼,但私人企業不願意做,因為回報率太低,回收也太慢了。

於是,當國家又遭遇了嚴重的輸入型危機,那便是2008-09年是全球危機!一場非單一國家能解決的災難,在中國當時稱之為「進口通脹」,單一國家的宏觀調控沒用了。這時候,只能靠看得見的手,美國就是一手增加國債,一手增發貨幣,用增發的貨幣買增發的國債。

中國也如此!不同的是,中國把這套增加的流動性大部分送到基本建設當中去了。只要還有投資空間就贏了,沒空間就輸了。

所以林毅夫當世界銀行行長之前告訴大家說,中國還有20年高增長,因為我們的內陸空間廣大。他當了幾年世行副行長回來又說,中國還有20年,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除了中國自己的內陸空間壯大,還得要感念秦始皇老爺爺,中國從他那時候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統一」。

當然他也太殘酷了,讓中國的知識分子罵了他2000多年,但是,就是秦始皇的大一統行為,從此有了這樣超大型的大陸國家。

再說,秦、漢之際中國就告別了封建制度!以後別再說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有2000多年封建的包袱了,中國在2500年前就告別封建制,進入郡縣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

漢初又做了分封,發現不行,還得平七王之亂,於是漢承秦制,繼續郡縣制。中國早已就告別了封建,早在馬克思研究的歐洲是黑暗的千年封建。所以千萬別拿歐洲史來套中國,那一套叫歷史虛無。

中國當時實施的是「上下兩制」,一是皇權設到縣,二是縣下鄉紳自治。因此,中國告別封建制以後就是兩套治理,一套中央皇權依賴郡縣制度,另一套是鄉土中國依賴鄉紳自主治理。

這兩套治理天衣無縫的整合在一起,維持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國家和文化國家的共生。這些東西不在你們的教科書裡,只有立足於本土研究的中國人才提得出來,如果困惑於意識形態化的教科書理論,中國人將無法理解這5000年是怎麼走過來的。

今天我們最大的麻煩是,試圖用皇權直接下的老百姓炕頭的辦法!那得多高的治理成本啊?打算把國家治理一直管制到戶,有病啊?歷朝歷代都不可能的。所以說,除非讓農村恢復村社自治,否則這個國家穩定不下來。

恢復村社自治的前提條件,要像歷朝歷代的開明君主一樣「均田免賦」,中國是1949年均了田一直不免賦,一直到2006年溫家寶當政才免賦,相隔了多少年?

新中國用了47年,才免了賦,半個世紀左右。中共並不比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先進多少!可現在,只要把這套歷史繼承下來,今天也仍然是開明之君啊。為什麼非把他們都否定、都反動了呢?只因為要引進了一套西方意識形態嗎!

新中國還是要從自己的歷史經驗出發,看清中國自己有效應對經濟危機的套路,如果按民國政府那種比全盤西化的辦法,新中國早就垮了。

現在21世紀,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新戰略,恰恰是結合中國超大型大陸國家內在的多樣性,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化。不可能消滅農民,也不可能消滅農村,更不可能消滅幾千年傳承的農業文明。

首先是不可能照搬美國的大農場制度,要問問國人,中國能用美國的farmer套到中國的農民頭上嗎?能說Chinese farmer?farmer,是farm農場加er,應該譯為「農場所有者」,中國農民能叫farmer嗎?我們的農民英文是peasant,這個概念恐怕要延續很多年了。

再看看日、韓,日本95%的城市化率了吧?農村不還是小農經濟嗎?還是田中角榮的田中之夢啊!讓日本農民每戶達到兩公頃土地,田中的夢想就實現了。兩公頃土地就是30畝地,這還不是跟中國農民的夢一樣嗎,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現在無外乎就是把牛改成小型拖拉機罷了。

客觀來看,日本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韓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包括台灣,到現在依然是小農經濟。

儘管日、韓、台城市化率都已經90%以上了,都已經現代化了,但是改不出小農經濟,因為這是數千年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因為5000多年來的國家歷史,上萬年的中國文明都是農業文明!

實際上,中國人進入工業文明不到100年。曾經有一篇文章叫做《百年中國一波四折》,近代中國折在什麼上?都折在一個不可能向外轉嫁成本的內生型工業發展上。

想學西方就得先學西方向外轉嫁成本,如果沒有辦法學,如果只能成本向內轉嫁,就要有一套制度安排,如何使成本轉嫁不至於引起對抗沖突。

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

中國已經不止一次地進入了和1929-33年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大危機一樣的危機!

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發生在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之後的1998年。當時國內的經濟學家就公開討論了中國進入生產過剩危機,唯一可採取的對策就是美國羅斯福的新政。

當年北大經濟中心的政策部門提交的報告,中國遭遇金融風暴爆發之後的問題是什麼?是生產過剩!

西方的生產過剩是進入二次大戰的主因,若中國不想打仗,就得搞新農村建設。若然,新農村建設就是中國特色的羅斯福新政。所以西方解決產能過剩的手段是打仗,中國解決產能過剩的手段是新農村建設。走出危機的主要方式要靠以國債投資為主,開展新農村建設。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現在,已經兩次遭遇生產過剩危機。

既然已經連續兩次遭遇工業化階段生產過剩危機,而且靠的是統籌協調,利用的是超大型大陸國家的地理縱深這種內生性優勢走出來的,那現在新一代領導集體做戰略調整是什麼?是生態文明。

隨之,2015年10月份出台的是新的改革思路,叫做深化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針對的就是百年來工業化已經形成的利益集團,所以,中央的三中全會到五中全會,已經越來越明確開始強調利益結構多元化。

可是講到利益集團多元化,利益集團的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所以,中央一定會舉起反腐大旗!

中央戰略轉型是漸進的過程,首先是教訓積累所形成的。如果不轉型將無路可走,因為中國不可能向西方的殖民化大陸那樣,把成本向外轉嫁。

中國得接受西方國家的教訓,既不能進入戰爭,又不能破壞自己的工業基礎。所以,中國得朝著多樣化的生態文明轉型。

整個世界的趨勢也很清楚,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人口增加,人均真實GDP每十年就下一個台階!這是世界銀行的數據。同期,金融泡沫化不斷增加。

通過國際貿易導致中國進口商品價格大幅度抬升,因此稱之為「進口通脹」,這不僅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導致銀行必須抬高利率。

官方利率抬高導致下層社會高利貸——縣以下高利貸是普遍化的——整個要素價格隨著資金價格上升而不斷上抬,這種外部力量對要素定價,不是內部因產業自身的原因導致定價變化,這就使得實體產業無法繼續進行,因此人們只在國內說產業問題,恐怕是沒捉到病根。

總之,實體經濟的低收益就變成當前新常態,現在人一般不敢輕易做實業。為這是一個很微妙的階段,實體正在悄悄復甦,這個過程一定不是大張旗鼓的,因為落後的工廠和產能是一定要被淘汰的,推陳出新是客觀規律。

但是現在出現的資金析出,進入投機品市場,房地產和股市投機越盛,社會高利貸越盛行,這是相輔相成的。

同理,國際資本進入期貨市場直接影響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原材料價格,導致地方債的上升,政府債務大幅度上升也是這種病因所造成的,此時國家就得宏觀調控,但是債務與利率都上升,宏觀調控就面臨兩難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國內的資金價格高,調控困難,導致海外低息資金大舉進入,正好是「我家大門常打開,張開懷抱等你」,海外資金一進來直接打垮國內高成本資金。

當有人高唱著高盛養豬這個故事的時候,跟本不是那麼回事。高盛來根本不是養豬的,那是攜帶著海外幾乎0成本的資金來打你的!這是沒點起碼的常識,就說你看連高盛都來養豬了,可見中國的養豬業有多大的市場前景?卻完全不看中國的畜禽養殖業嚴重過剩的問題。

海外投資中國幾乎無法競爭,因為人家資金價格太低,中國又主張對外開放,於是有通過投資實業達到曲線收購,導致中國現在21個大類產業有2/3是外資超過絕對比重,中國人苦哈哈干半天,人家不是來剪羊毛,而是連羊都佔了!辛辛苦苦放了一堆羊,還得壓制反抗,可2/3都是別人的。

接著外國人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海外投資的高收益回流資本市場,又造成資本市場高收益,所以美國的所謂標普500股票的指數經常是高的,按理說應該低點,但因為海外收益高,所以就帶動美國股市長期在高點上。有人據此抱怨中國的股市上不去,那是因為經濟學家沒解釋清楚這種輸入型危機。

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做什麼?中國其實用環境代價,勞工社會成本代價在向他們做極低價格的商品輸出,來幫它維持低通脹。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低通脹絕對不是說沒有通脹基礎,美聯儲大量印發貨幣,當然有通脹基礎,為什麼美國不爆發通脹危機?

那是因為美國得到的商品不是自家生產的,全是發展中國家幾乎白送給他們的。平均每一個美國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一年能夠消費12件中國產襯衣,7雙中國產的鞋,幾乎是白送嗎?低價甚至白送,就幫它維持低通脹,所以美國是坐享其成啊。是中國幫助美國維持了他在世界貨幣市場上一哥的地位。

中國體制的優越性究竟在哪裡?中國是革命戰爭打出來的國家,國家對支持革命的人民承擔無限責任。即使不發工資,公務員也照常上班,5+2,白+黑,誰敢不去上班?

老師也一樣,當年餓得昏倒在講台的時候不也繼續講課嗎?是國家承擔無限責任的這種上層建築,應該依存於什麼經濟基礎呢?只能是也承擔無限責任、替國家做逆周期調節的國有經濟。由此當然會出現效率低,因為幹的是國家戰略。當然會出現佔壓貸款,所以中國要有國有銀行啊!

曾經有一個故事,在中國農業銀,有一次董事會討論一個投資項目,因為中國的光伏產業受到歐洲反傾銷,所有出口定單全部撕毀,那根本就不是貿易壁壘。

如果一般人都相信市場經濟,那麼中國光伏產業應該立馬破產才對,而全部貸款也應該變成銀行壞賬,然後所有的工人全部被解雇,這才叫市場經濟吧?

而那時的中國怎麼辦呢?是國務院一聲令下,中農共建四大行組成銀團貸款,維持私人企業為主的中國光伏產業的生存。維持到什麼時候?維持到重新恢復海外市場。

現在中國的光伏產業仍然世界第一!這是怎麼維持的?就是依靠國家的逆周期調節,這是國家對經濟安全承擔無限責任,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基礎。

作為一個幾代知識分子出身的人,如果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然而中華民族面臨如此嚴峻全球化挑戰,能只聽自己心裡面那些觀念嗎?還是得看看國家怎麼辦?

有人說,我們還是莫談國事的好,那還是因為你還沒弄懂。按照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什麼樣的上層建築。

因此,想政治改革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應該改革成西方政府那樣,成為有限責任政府,沒了稅收,工做就停擺,甚至讓政府破產!大家可以看看美國的底特律,底特律破產了,連警察都歇了。為什麼?沒財政啊!這就叫做有限責任的政府。如果中國真的學了?那麼問問中國老百姓,可願意嗎?

再說,又有誰相信中國的中農工建四大行會破產?為什麼沒人相信?因為歷史上幾次發生過必須破產的那種關頭,都沒破產啊!

最典型的就是1997、1998年,東亞金融爆發,突然緊縮,中農共建四大行,不良資產全部在1/3以上,按理說應該立刻破產,不是主張市場經濟嗎?他們應該破產。可當年怎麼做的?講金融的老師講過嗎?

是中央成立四大資產公司,把不良資產全部買斷,再注資,讓他們變成符合巴塞爾協定的銀行,再改制變成商業銀行。

到如今,為什麼中國四大銀行還是承擔國家無限責任的國有企業呢?是因為80%以上的資本是官方的。開董事會的時候,銀行行長,董事長都會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我們也是大股東說了算!那麼誰是大股東?是國家。

當所有的其他投資人加在一起不到20%股份時,大股東是就是國家,當然國家意志就是你的意志了。

實現三大差別的再平衡。

曾經蓋洛普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美國貧困率大幅度上升,中國的貧困率顯著下降。

在東亞的日韓,中國大陸、台灣,還包括越南,都叫做穩態社會結構,為什麼?因為盡管日韓台沒有毛澤東,越南也沒有,但是他們都做的一件事跟中國一樣,就是平均分配土地。

二戰之後,美國佔領軍者的刺刀逼著日本地主放棄地權,日本農民平均分配土地。國民黨七八十萬軍隊的刺刀也逼著台灣的土地主交出了地權,平均分配給農民了。越南戰爭打出的政權,平均分配土地。中國大陸不用說了,包括南北朝鮮都土改。

總之,東亞社會全都幹了同一件事︰平均分配土地。之後就全部是穩態社會。

日本自90年代後進入停滯20年,幾乎零增長,日本有社會動亂嗎?為什麼沒有?因為城市經濟由六大綜合商社的財閥壟斷。而農村經濟有人叫合作社,那是依照西方教科書編出的說法。

日本農村經濟是高度、全方位壟斷的綜合農協,不僅壟斷經濟,也壟斷政治,所有選票都包了;還壟斷文化教育,那是整個日本農村最大的壟斷組織,因此,日本是什麼經濟?至今還是壟斷經濟。所以日本沒事,韓國也差不多。

如果看東亞社會,其實也有叫做儒家文化圈,繼承了幾千年政治傳統的「均田免賦」,因此整個東亞社會至今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穩態結構。

比較其它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搞得了像東亞一樣的土改模式,尤其是印度,甘地也想搞土改,但是沒搞成。

印度的鄉村到現在還在動亂,還有游擊區。尤其是北方山區,政府根本沒法控制,警察就那幾條破槍,知道打不過,索興晚上就關門了!交由民兵隊長控制。四鄉還有反抗征地的農民運動,印度的民間基本上是不可被官方控制的。

一方面是在那些低種姓人群中發起的毛主義游擊隊,周圍這些是低種姓貧民,給條槍就去打。都知道印度很亂,為什麼?

是因為34%的印度農民沒有土地,土地私有化。農民有個三長兩短就賣地,賣掉地就去城市,去了城市就是貧民窟,貧民窟是黑社會在控制,電影《貧民窟百萬富翁》描寫的就是黑社會控制下的貧民。客觀上印度是不大可能有穩定的。印度大約2/3的邦有游擊隊。

再看拉美化。近20年來,中國很多人強調加快城市化,好像很有道理。可最好去看看巴西,或其它拉美國家也好,大都是城市化率高達70-80%以上的國家,比起中國現在要達到的目標高得多。但是,有哪一個國家能有效治理?都不可能啊!

今天我們都說巴西、委內瑞拉出現了不少變化,難道僅僅是石油價格下跌嗎?不,是因為他們都超前城市化了。這意味著雇佣一個勞動力,就必須支付勞動力擴大再生產的全部成本,才能夠養家糊口。

為什麼中國農民打工者給點錢就來了?是因為他只得到勞動力簡單再生產的收入。只管自己吃飽。打工者家裡已經分了地,是小有產的家庭勞動力外出零風險的基礎。靠著巨大勞動剩餘的貢獻,中國工業化才成功的!

人們都愛說「劉易斯拐點」,可是在中國拐點就偏移了!為什麼?因為城市工業只使用17-30歲的勞動力,不是劉易斯所說的全部勞動力。真問題就是「掐草尖」,只把農村年輕勞動力作為草尖掐走,草根勞動力承擔了草尖的轉移成本。

將這些事情說清楚了,就知道中國為什麼和拉美不一樣,當領導人要把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搬到非洲、搬到拉美去時,他們能搬嗎?搬不了!非洲每個勞動力的表面價格低,實際價格高得多。並非非洲人懶惰,是人們沒有做結構性的勞動力國別比較研究。

如果要是城市化率真的超過50%,中國危矣!現在只是統計數字上,城市化達到56%。

中國的真實經驗,無外乎就是中國面對生產過剩採取了對內進行大規模戰略性投資,與此同時,對內投資客觀上起到一個作用。

講到中國是無限責任政府的時候也請注意,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在制造三大差別之後,還能夠再實現三大差別的再平衡。中國已經做了兩個,正在做第三個。

當1997年、1998年中國發生生產過剩時,朱镕基組織班子抓緊出對策。這個對策其實就是區域差別再平衡。市場經濟20年,西部落後了,東北落後了,中部也落後了。

應對危機要上基本建設投資,從朱镕基到溫家寶連續搞了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這三個投資政策下去之後,中國實現了區域發展的基本平衡。這件事情只有承擔全民責任的無限責任政府幹得出來。

所以第一個差別「區域差別」,或稱為「沿海內陸差別」,已經實現了再平衡。

第二個差別是「城鄉差別再平衡」。從2005年新農村建設開始,其實2002年中央強調三農問題重中之重就已經開始了,正式的大規模投資起於2005年確立的國家十一五規劃,到現在11年過去了,已經向農村投了十幾萬億,現在有一個重大變化,農村老百姓絕對不放棄戶口!為什麼呢?那意味著一份財產。

很多人說,他們要地沒用,很多人現在已經不會種地了,可是,種不種地不重要,連那些在海外投資創業的人當中,一聽說他家裡面要分地的時候,都能坐飛機回來。

中國把農村安身立命的財產叫做零風險資產。無論在外邊事業做多大,或者有多大的失敗,回到家,家裡永遠都有飯吃。

剛才說城鄉差別再平衡靠國家大規模投資於農村,到今天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農民不願意放棄農村戶口。在此要提醒所有的中國人,無論政策怎麼變,一定不要丟棄你老家的那些土地!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