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澤東
發布時間:(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
《別了,司徒雷登》全文
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註解⑴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
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繫,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
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藉以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戰爭,組成了美國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大的部分。
美國侵略政策的對像有好幾個部分。歐洲部分,亞洲部分,美洲部分,這三個是主要的部分。中國是亞洲的重心,是一個具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國主義的亞洲戰線鞏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歐洲進攻。美帝國主義在美洲的戰線,它是認為比較地鞏固的。這些就是美國侵略者的整個如意算盤。
可是,一則美國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戰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這個空前強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強地抵抗著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
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採取大規模地直接地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採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
美國的海陸空軍已經在中國參加了戰爭。青島、上海和台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青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的軍隊。美國的空軍控制了全中國,並從空中拍攝了全中國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鎮,在長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膠東半島,美國的軍隊或軍事人員曾經和人民解放軍接觸過,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註解⑵。
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戰註解⑶。美國的空軍除替蔣介石運兵外,又炸沉了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註解⑷。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參戰的行動,只是還沒有公開宣布作戰,並且規模還不算大,而以大規模地出錢出槍出顧問人員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國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是被中國和全世界的客觀形勢所決定的,並不是美帝國主義的當權派——杜魯門、馬歇爾系統不想直接侵略中國。在助蔣作戰的開頭,又曾演過一出美國出面調處國共兩黨爭端的文明戲,企圖軟化中國共產黨和欺騙中國人民,不戰而控制全中國。
和談失敗了,欺騙不行了,戰爭揭幕了。對於美國懷著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義者或所謂「民主個人主義」者們,請你們看一看艾奇遜的話:「和平來到的時候,美國在中國碰到了三種可能的選擇: (一)它可以一干二淨地撤退;(二)它可以實行大規模的軍事干涉,幫助國民黨毀滅共產黨;(三)它可以幫助國民黨把他們的權力在中國最大可能的地區裡面建立起來,同時卻努力促成雙方的妥協來避免內戰。」
為什麼不採取第一個政策呢?艾奇遜說:「我相信當時的美國民意認為,第一種選擇等於叫我們不要堅決努力地先做一番補救工作,就把我們的國際責任,把我們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統統放棄。」
原來美國的所謂「國際責任」和「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就是干涉中國。干涉就叫做擔負國際責任,干涉就叫做對華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遜在這裡強奸了美國的民意,這是華爾街的「民意」,不是美國的民意。
為什麼不採取第二個政策呢?艾奇遜說:「第二種供選擇的政策,從理論上來看,以及回顧起來,雖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卻是完全行不通的。戰前的十年裡,國民黨已經毀滅不了共產黨。現在是戰後了,國民黨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這在前文已經有了說明。在那些從日本手裡收復過來的地區裡,國民黨文武官員的行為一下子就斷送了人民對國民黨的支持,斷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產黨卻比以往無論什麼時候都強盛,整個華北差不多都被他們控制了。
從國民黨軍隊後來所表現的不中用的慘況看來,也許只有靠美國的武力才可以把共產黨打跑。對於這樣龐大的責任,無論是叫我們的軍隊在一九四五年來承擔,或者是在以後來承擔,美國人民顯然都不會批准。我們因此採取了第三種供選擇的政策……」
好辦法,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毀滅共產黨」,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完成美國的「國際責任」,實現「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
國民黨腐敗無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還是要出錢出槍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論上」是妥當的。
單就美國統治者來說,「回顧起來」,也是妥當的。因為這樣做起來實在有興趣,「似乎是令人神往」。
但是在事實上是不行的,「美國人民顯然都不會批准」。不是我們——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等人的帝國主義系統——不想幹,幹是很想的,只是因為中國的形勢,美國的形勢,還有整個國際的形勢(這點艾奇遜沒有說)不許可,不得已而求其次,採取了第三條路。
那些認為「不要國際援助也可以勝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不拿薪水上義務課的好教員,他是如此誨人不倦地毫無隱諱地說出了全篇的真理。
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為美國政府不願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有顧慮。
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將冒天下之大不韙。
艾奇遜的可愛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這第三個顧慮他不願意說。這是因為他怕在蘇聯面前丟臉,他怕已經失敗了但是還要裝做好像沒有失敗的樣子的歐洲馬歇爾計劃註解⑸陷入全盤崩潰的慘境。
那些近視的思想糊塗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你們的好教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不是嗎?你們能在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裡找到一絲一毫的仁義道德嗎?
美國確實有科學,有技術,可惜抓在資本家手裡,不抓在人民手裡,其用處就是對內剝削和壓迫,對外侵略和殺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裁統治的別名。
美國有很多錢,可惜只願意送給極端腐敗的蔣介石反動派。現在和將來據說很願意送些給它在中國的第五縱隊,但是不願意送給一般的書生氣十足的不識抬舉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當然更加不願意送給共產黨。送是可以的,要有條件。
什麼條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註解⑹。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註解⑺。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註解⑻。
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註解⑼,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註解⑽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
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砲、火箭炮、榴彈砲、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
現在這種情況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封鎖、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已經鬆了一口氣了。
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在這點困難嗎?沒有美國就不能活命嗎?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
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註解⑾,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
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塗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註解:
[1] 司徒雷登(一八七六——一九六二),美國人,生於中國杭州。一九○五年開始在中國傳教,一九一九年起任美國在中國興辦的燕京大學的校長。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積極支持國民黨反動政府進行反人民內戰。一九四九年四月南京解放後,司徒雷登留在南京觀望。同年八月二日,由於美帝國主義阻撓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徹底失敗,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離開中國。
[2]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後,以侵略中國領土主權和乾涉中國內政為目的的美國軍隊即在中國登陸,侵駐北平、上海、南京、天津、唐山、開平、秦皇島、靜海、青島等地區,並不斷地向解放區進犯。本文中所舉的安平鎮事件,是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九日駐天津美軍配合國民黨軍隊進攻河北省香河縣安平鎮的事件。九台事件,是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日美軍向長春和九台間的和氣堡人民解放軍陣地進行軍事偵察的事件。唐山事件,是指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六日駐唐山美軍向宋家營等地侵擾,和同年七月間,在唐山附近的灤縣三河莊子、昌黎縣西河南村的侵擾。美軍對膠東半島的侵犯,前後發生多次,著名的有兩次,一次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八日美國的飛機和軍艦向牟平縣浪暖口、小里島侵犯;一次是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美軍配合國民黨軍隊進攻即墨縣北的王疃院。對於上述美軍進犯解放區的侵略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或地方人民武裝,都曾採取了嚴正的自衛行動。
[3] 陳納德,美國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政府空軍顧問,並組織“美國志願航空隊”(又稱“飛虎隊”,後改為第十四航空隊),支持中國抗戰。日本投降後,他率領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一部分人員,組織空運隊,幫助國民黨進行內戰。
[4] 見本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注〔4〕。
[5]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歐由於戰爭破壞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政治動盪,經濟衰退。為了控制西歐和擴大國外市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的一次演說中,建議歐洲國家共同擬訂一個“復興”計劃,由美國予以“援助”。七月,英、法、意等十六國在巴黎開會,決定接受馬歇爾建議,成立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後改為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提出“歐洲復興方案”。由於這個方案是根據馬歇爾的建議制訂的,故又被稱為馬歇爾計劃。一九四八年四月杜魯門總統簽署美國《一九四八年經濟合作法》(即“一九四八年對外援助法”)後,馬歇爾計劃正式執行。一九五一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執行這個計劃。
[6]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個民間傳說。據傳周朝姜太公曾在渭水河邊用無餌的直鉤在水面三尺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釣來!”(見《武王伐紂平話》卷中)“嗟來之食”,是指一種帶侮辱性的施捨。齊國的一個饑民因為不吃嗟來之食而餓死的故事,見《禮記·檀弓下》。
[7] 聞一多(一八九九——一九四六),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詩人、學者和教授。一九四三年以後,由於痛恨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和腐敗,積極參加爭取民主的鬥爭。抗日戰爭結束後,積極地反對國民黨勾結美帝國主義發動反人民的內戰。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8] 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現代文學家、教授。抗日戰爭結束後,他積極支持反對蔣介石統治的學生運動。一九四八年六月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植日本和拒絕領取“美援”麵粉的宣言。當時他的生活非常困苦,這年八月十二日終因貧病在北平逝世。在他逝世以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國民黨政府配售的平價美援麵粉。
[9] 韓愈(七六八——八二四),中國唐代著名的大作家。 《伯夷頌》是韓愈所寫的一篇散文。伯夷,殷末人,周武王進軍討伐殷王朝,他曾經表示反對;武王滅殷後,他逃避到首陽山,不食週粟而死。
[10] 見《老子》第七十四章。
[11] 見李密《陳情表》。
《下載本文以電子書方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