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中元節是大日子,遙想當時年紀小,每到中元節普度大拜拜,簡直是萬人空巷,盛大的不得了。我也忙碌的不得了,隨家人做供品,起床後就要幫著大人洗菜、燒煮看火,暑氣逼人在大灶下水深火熱處忙到深夜,以前的婦女真是勤勞,這種事日都是婦女擅場,男子們只要等著吃喝!
中元普渡都是一鄉一鎮統一舉辦,或是一街一巷擇日同拜,家家戶戶端出餐桌、供桌連著排列成了一長條,供品都是婦女們的手藝,煮熟了上桌,三牲五果、酒水毛巾…。菜色大略一致,都是煮熟了的全雞、全魚、大塊肉,都是煎、炸、水煮的熟食;米酒汽水都要開瓶續杯連放,供桌底下一盆清水搭一條新毛巾,說是請好兄弟們洗臉濯手好吃飯。
菜碗要單數,多子的水果不能拜,檳榔香菸花生梅子都能上桌,且每一個供品都要插炷香,與祭祖不同的是,桌上不能放碗筷,案頭也不能用香爐,需用量米杯裝米粒替代,這是祭拜孤魂野鬼的饗宴,台灣人真是凡百事無禁忌,都是人們的一念心善普及陰間,連鬼魂也能輪著安享飲食。
中元普度要午時過後才是祭禮的開始,須點過三炷香之後才能收拾燒金銀紙錢,有錢的地方上才會請道士團來念經,香煙裊裊處,小孩不能站在供桌前後看,怕被衝撞,更不能鑽供桌底下,怕要招晦氣,於是家家戶戶約束小兒的舉動很費勁。
燒金銀紙錢之外,還要燒一種印有衣裳梳子的長條紙,說是給陰魂換新裝,紙錢燒完後要將酒水倒向火堆邊緣,那是酹祭,還要酹的圓,圓圓滿滿才好。
我曾經見過嘉義地藏王廟作醮!忘了是哪一年了,當時母親帶著我去各處看,還記得有米龍一條,很壯觀!那是佛家的禮儀。還有一處名為「狀元府」的地方,紮彩樓牌坊,四鄉八鎮的乞丐都來那裡住著接受供養,台灣民間情意真是好,也有好志氣,這應該是脫胎自小說情節吧?戲曲中有陳三五娘,說的就是貧如乞丐的陳三娶得了千金女,不容於現世,只好長志氣去求取功名,一朝得意高中狀元,落難千金女也能揚眉吐氣!陳三回來後連五娘的婢女都收來當小星,大團圓了,所以人們都稱乞丐住的地方為狀元府了。
現在的中元普渡很沒意思,供品都是罐頭塔,三牲都是包著塑膠殼的模造果凍,或是真空包的素雞鴨,水果還算是真品,可是連鳳梨都上了供桌,花花綠綠的餅乾零食一大堆都包著,就不怕遊魂旺旺來?酒和汽水都不開瓶了,只是展示著,沒有清水臉盆搭毛巾也就算了,開音響裝喇叭大聲放送道經或是咒語唱盤,一炷香之後就不續點了,只想等著收攤,冷清寥落的不得了。
我是小說看多了,紀曉嵐也說鬼魂求食只吸食物的香氣,酒水酹地鬼吸氣也會醉,曾經有人能視鬼魂,他們也說普渡拜拜能讓遊魂飽足,家祭能讓祖先之靈歡快,現代人祭拜都用罐頭塔、真空包都是沒用的,遊魂只能一邊乾看著,一點也不受用,難怪這些年台灣社會只生戾氣,不生歡喜心。
中元普渡拜過的酒水都沒了香氣和味道,食物也是,水果也不經放,容易敗壞,真是奇特極了!所以每一處鄉鎮普渡完之後,家家戶戶都來將那些供品再烹調,大開流水席,再添一些完好的食材和酒水,真的是誰來都能吃,么五喝六拇戰不絕,男人們快樂的不得了。
可惜現代人沒福氣,中元普渡只剩形式,拜完了各自收拾包裝完整的食品回家,燒紙錢也要集中一處焚燒,沒有酹祭後的圓滿情意,想必餓鬼也不得一飽,難怪人間不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