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下載本文以電子書方式閱讀》:

首先,猶太復國主義本身是違反猶太教教義的。猶太教認為他們的上帝耶和華將來會降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而不是特指巴勒斯坦地區,就猶太教義而言,在該地區建國迎接聖降是荒謬的。以色列國內的正統派哈銳迪猶太人就明確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之所以以色列在對待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對立成兩派,其教義的理論分歧就在這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以色列國旗上的六芒星並非猶太教的傳統標誌,而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帶來的。六芒星代表的意思是陰陽平衡,這是典型的東方哲學觀點。實際上,羅氏家族為首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主體就是起源於中國北方鮮卑人的一支——可薩人。

羅氏家族將六芒星印在以色列國旗上,實際上是將猶太復國主義和可薩標誌強行印記在以色列基因里。

六芒星印上以色列國旗曾經引發了猶太教內部正統勢力的嚴重反彈。在他們的眼中,以色列的標誌應該是插有七根蠟燭的燭台,而不是什麼東方哲理性質的六芒星。所以,猶太復國主義從教義理論上來說就是是備受爭議的,至於最終能夠成型,則完全是資本力量運作的結果。

其次,猶太復國主義是以聖經為依據的,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是上帝給予猶太人的應許之地。這種將宗教傳說和神話作為建國理論本身就極其荒謬,且不說羊皮紙上記載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如果應該按照神話傳說來確定國家疆域的話,那麼山海經能不能作為中國確定地理邊界的依據?在墨西哥和美國境內發現了甲骨文。那麼,自古以來,美洲也是中國的?甲骨文不比羊皮紙可靠嗎?

而且,二戰以後組建了聯合國,形成了國際法,現代國家疆域是由兩個國家或者國際組織以條約形式確認的。請問1917年的時候,以色列建國的疆域是哪兩個國家確認過的?上帝能夠代表國家或者是國際組織嗎?猶太復國主義者把神話作為建國理論,居然還有大量國內和國際人士對此深信不疑,真可謂徹底曝露智商下限。

第三,猶太復國主義認為,因為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到哪粹德國屠殺,所以他們應該在巴勒斯坦建國。毋庸置疑,民族屠殺是極其野蠻的反人類行徑,應該予以制止並強烈譴責。但同樣的,槍殺和武力驅逐他國居民,也一樣是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另一方面,從人性的角度而言,對於走投無路困境中得到的無私幫助,心懷感恩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與良知。在哪粹屠殺猶太人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和地區收留猶太人,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國和巴勒斯坦。正是有了這三個避難所,猶太人才得以劫後餘生。

到1946年為止,猶太人遷移巴勒斯坦,最開始他們是以從巴勒斯坦人手中購買土地的方式進行屯墾。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大量猶太人到來以後鳩佔鵲巢,英國脅迫哈希姆家族承認以色列建國之舉失敗以後,就開始全面支持以色列武裝建國,隨之而來便是爆發無數次大小規模的中東戰爭。善良的巴勒斯坦人接納了猶太人,反被這些外來的強盜侵佔了領土不說,現在還需要用鮮血和生命來維持自己的生存之地,堪稱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有人以猶太人遭遇大屠殺來支持以色列建國,那麼請問屠殺猶太人的是巴勒斯坦人嗎?德國屠殺猶太人,為什麼以色列不在德國領土上建國呢?

最可恥的是,1982年和2002年的以色列總理沙龍分別製造了貝魯特難民營和傑寧難民營大屠殺,曾經的大屠殺受害者最終淪為了屠殺恩人的大屠殺惡魔,這樣的受害者真的值得同情嗎?

邏輯上,我們同情所有大屠殺受害者的同時,不也應該譴責所有大屠殺的製造者嗎?那麼屠殺巴勒斯坦人民的猶太人不應該被譴責嗎?猶太遭遇哪粹屠殺,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他們屠殺巴勒斯坦人的理由,這同樣是基本常識,更何況是屠殺在他們走頭無路時收留他們的恩人,所謂恩將仇報的極致也莫過如此了。

請那些為以色列在中東暴行洗地的人能夠多學習學習下這些基本的人倫常識。

在遭哪粹屠殺以後,「反猶主義」成了以色列所謂的道義大旗。所謂「反猶主義」是指什麼呢?任何反對以色列的行為都被定義為「反猶主義」。因為遭遇大屠殺,所以猶太的任何所作所為都是絕對正確的嗎?因為遭遇大屠殺,所以就擁有掌控絕對真理的特權嗎?馬克思就被現代以色列貼上了「反猶主義」標籤。

所以,「反猶主義」本身就是荒謬的,扯起「反猶主義」大旗,不過是為金融海盜遭遇他國人民反抗的時候尋求道德庇護的幌子。

中東的恩怨情仇,歷史記載清晰明瞭,以色列建國破壞戰後國際秩序和國際法也是不容置疑的基本事實。中國領導人從毛澤東起,始終堅決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就是在堅守最基本的國際正義與國際道德。既然所謂的屠殺和神話都不能成為以色列建國的理由,那麼以色列建國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要解開這個謎團,就必須首先知道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沒有出現金融殖民。

首先,1850年左右金融資產階級才在法國奪權上台,金融資本脫離工商業資本首次獨立登上世界歷史舞台。

經過前期工業革命的血腥資本積累,才有了金融資本獨立登台的可能。同期,經過英法等殖民國家的開拓,客觀上初步打造了全球經貿體系的雛形。而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的工業主要能源是煤炭,第二次科技革命誕生的電力也主要以煤炭火力發電為主。

煤炭的地質分布遍布全球,各國為了進一步搶奪殖民地,就拚命發展煤鋼複合型經濟。鋼鐵的產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硬實力的主要指標。

但是等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末尾第三次科技革命還沒有興起的時候,石油的工業應用開始大規模開始,石油及其衍生出來的新材料、新科技開始全球擴張。也就是說石油這種新能源在當時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在衣食住行方面幾乎無所不在,而對應的煤炭就成為了舊能源,煤炭主導的舊經濟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趨勢。

但是最要命的是,石油的地質分布非常集中。1908年英國人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地區打出了世界現代歷史上第一口油井,隨後更多油田被發現,與煤炭的全球均勻分布不同,石油產地集中在中東。

於是,為了永久性控制中東的石油,英國與猶太復國主義者達成了交易,《貝爾福宣言》應運而生。英國的初衷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一個非伊斯蘭國家,與這個國家結盟聯合控制在地中海最重要的航道——蘇伊士運河,同時更進一步將以色列建國作為裝葯口,對整個中東阿拉伯石油產區進行碎片化爆破,用猶太建國在阿拉伯國家海洋裡打下一個楔子,藉機在該地區製造混亂,最後通過可控的混亂達到對該地區石油的全面控制。

英國支持猶太建國,本質上是為了掐住石油生產,謀求能源霸權。

1900年英國已經打贏布爾戰爭,控制了南非這個世界最大黃金儲備國,如果再成功奪取能源霸權,就能夠在與德國和沙俄之間的殖民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老謀深算的英國最擅長於在各方之間製造矛盾,然後從中漁利。印巴、中印、羅興亞、巴以衝突等現在這些熱點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英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變化遠比計劃快。英國雖然贏了一戰,然而卻慘勝如敗。與現在的美國一樣,英國戰爭債務利息到1930年左右已經超過其經濟增長部分,大英帝國掉入債務陷阱,而最大的債主就是美國。大英帝國順勢而為,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給予各殖民地以自治地位,經貿上建立帝國互惠制,構建了英聯邦。

1928-1930年,通過紅線計劃,英國與美國在中東地區劃分石油利益;1933年美國在沙特建立阿美石油公司;二戰後,英國徹底衰落,英國以讓渡世界大宗產品控制權換取美國保護英聯邦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之後英美開始在全球展開合作。

《下載本文以電子書方式閱讀》: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