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文章來源:萬維新聞網

BWC中文網注意到,下個月,全世界180多個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們將齊聚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年會」,他們將在與日俱增的世界經濟壓力下面對全球經濟秩序挑戰。

由於未能實現包容性的經濟繁榮,這一秩序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日益增加的挑戰。除非調整方向,否則,現在的秩序將被世界經濟無秩序替代的可能性將不斷增加。

這個世界的經濟和資產價格市場看起來很強大似乎擁有超級的力量,但其實,世界性的金融大災難正在發酵中!

但就在上週(9月17日),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了分一水嶺式的一刻。加拿大央行副行央行之前設定的通脹目標持開放的態度,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為,威爾金斯以上表態可以理解為,加拿大央行既可以調低2%的通脹目標,也可以直接廢除這一目標,以金融環境和資產價格為政策使命。

與此同時,據美國市場觀察網站報導,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也認為,目前的國際經濟秩序,在近一個世紀以來應運而生,由美國和其經濟盟友帶領,得到了多邊國際組織的支持,包括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內。

這些國際組織的目標是明確成員國的義務,它們還制定了一套最佳的經濟政策策略,這些策略慢慢演化成「華盛頓共識」。

這一經濟共識根植於一個經濟模式,這個經濟模式旨在促進國家之間雙贏互動,強調貿易自由,在跨境資本流動,自由市場定價和國內管制方面相對寬鬆。

數十年來,西方為首的國際秩序運作良好,幫助實現了繁榮和相對的金融穩定。之後它受到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達到頂峰水平的一系列金融衝擊的動搖,引發了連鎖式的經濟失敗,將世界推到了毀滅性的多年經濟蕭條的邊緣。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崩潰。

但是這場危機看起來並不是突然冒出來挑戰一個健康的經濟秩序。相反,全球秩序的發展速度長久以來一直落後於結構性經濟挑戰,多邊組織機構花了太長時間才完全意識到金融部門發展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的重要性,也才知道要為新興經濟體創造足夠的發展空間。

這一趨勢已經反映在了經濟秩序數個部分近來面臨的挑戰上,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國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英國退出歐盟等。所有這些都對全球經濟系統的未來造成了不利影響。

持續了數年的美國內向化的影響尤為深遠,這是因為它的離開將令世界秩序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沒有其他一個國家或者一群國家能夠主導大局,科學家伊安 – 布雷默所說的“零集團時代“變得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

如果這種趨勢一直持續下去,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將越來越不穩定,並且,當前更好的跨境合作對於應對無國家行動者和破壞性機制的威脅至關重要,這無疑放大了地緣和安全威脅。久而久之,這種朝著無全球經濟秩序的轉變帶來的風險可能對地緣和國家經濟安全造成嚴重後果。

事實上,這並不是新觀點。

在每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會議上,各國央行的經濟高級官員都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今年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這些高官們將可能迎來全球經濟的向上發展週期,敦促成員國們採取更多措施移除結構性障礙以適應更快速,更持續和更具包容性的發展,而非討論延緩和逆轉世界經濟無秩序這一發展趨勢的具體措施。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