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六祖菩薩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這是最最真實的話語了,據傳六祖不識字!恰恰就是他的不識字,不為文字般若,才得衣缽真傳。

學佛的人需得「身、口、意」清淨入門,其中可沒有文字一項。且大部分的佛經首句,即是「如是我聞」,閱讀起來也能如詩如畫頗有深意,這不得不佩服翻譯佛經的古人了。

佛家經典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都有人翻譯,到了唐朝,更是翻譯佛經的全盛時期,唐代二百八十九年當中,被翻譯的佛典不知有多少,所採取的是當時的官方語言──唐語。可惜如今採用唐語誦唸佛經的情況式微,誦唸佛經難免拗口。

唐語有八音,平上去入,亦分陰陽,一般人可能讀過平平仄仄仄平平,那是音韻,若不知字義正音,音韻只是平仄了。

台灣話是最接近唐語的語言,可惜現在的台灣人大都已經忘了母語,且台灣人的台語經過了半世紀的掙扎,從被消滅到包容,到如今的母語檢定等,早已失去原貌,保留的都是語音,不再是典雅的讀音了,若能透過唐語誦經,也許可以挽回些許,不叫後代的孩子們覺得說台語不入流!其實,台語恰恰是最典雅的語文,不信可以去看看布袋戲的唱唸古詩詞,那真的是唸得比唱的好聽!

佛經如果能使用唐語八音用來誦經,恰恰再好不過,抑揚頓挫之間,調和了心的位置,平靜了浮躁,指向佛陀境界,唯有心定了,才能精進。

誦經、唸經有起心、正心、迴向三個步驟,古代人能識字的太少,中文字又很難學會,因為難學,誦經成了教化人心的法門,聲音很重要,美好的共鳴能滌蕩心靈,叫人霎時平心靜氣,日日誦唸如同日日得一切法寶,歡喜自在。

佛陀的法門多,教義嚴謹,卻是活潑生動的,每日晨起就叫人發出美妙的聲音,叫人歡喜踴躍,句句都是真言,端正品行寧心靜氣。然而亦是嚴謹有次第,迴向眾生,從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到發心同生極樂國,若能日日持誦,當下即是淨土、天上人間,沒有比當下更美好的世界了。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