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編按:網路電商即將面臨第泡沫化,人類的消費行為終歸要回到實體行為,泯滅人性的電商消費行為將回到它原來的位置─訊息傳遞平台。文章來源:多維新聞網(劉言撰寫)

全球頭號電商亞馬遜(Amazon)曾經是實體書店的公敵,其最早的業務即是在網絡上銷售書籍,自1995年7月AMAZON.COM上線後,不少實體書店因它而關張。

但如今的亞馬遜卻逆勢而為,自2015年在美國西雅圖開設首家亞馬遜實體書店以來,亞馬遜在全美開設的第7家線下書店近期在紐約哥倫布圓形廣場也開張了。

資料顯示,亞馬遜的各實體書店已初步實現了盈虧平衡,這讓不少持實體書店消亡論的人倍感意外。
除了亞馬遜,其他電商巨頭也開始紛紛擁抱線下,開設實體零售店。大陸電商噹噹網在2015年底即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開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

除此之外,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等也開始佈局線下零售店。近期,阿里巴巴收購了聯華超市18%的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而京東與沃爾瑪攀上了親戚,並宣布未來5年要在中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便利店,顯而易見,便利店其中一個功能便是賣書。

從曾經的扼殺到現在的力捧!電商巨頭們發力實體書店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帶著電商胎記實體書店的逆襲!

美聯儲FRED數據庫統計資料顯示,從2013年始美國在線零售銷售額增速一直在高速增長,2016年增速約達16%,其中亞馬遜2016年銷售額增長27%。

新進軍電商業務的沃爾瑪的網上業務也是表現搶眼,2017年第一季度其電子商務銷售大漲63%,創5年來最快漲幅。

中國大陸電商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阿里,京東的在線零售增速都在50%以上。

另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實體書店銷量增長2.5%,2016年上半年增長率更是達到了6.1%,新開書店的數量也在穩步增長。

美國發行商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9個月美國市場電子書銷售同比下降18.7%,但與此同時,平裝書銷售同比增長7.5%,精裝書銷售同比增長4.1%。

種種數據似乎在宣示電子書的黃金歲月正在過去,傳統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似乎也聞到了春天的氣息。

但實際上,此實體書店已遠不同於彼實體書店!亞馬遜等電商推出的實體書店並非是在重複傳統書店,而是在創造一種全新概念的實體書店,它與生俱來就有著電商胎記。

亞馬遜線下書店的薦書方式與傳統書店截然不同,依據亞馬遜官網線上數據,在其實體書店,評分4.8分以上的書,本月暢銷書,用戶收藏最多圖書,96%的看過此書的人給了滿分5分的圖書,評論數超過1萬條的書目……諸如此類的薦書被亞馬遜書店以封面朝外的擺放方式向顧客呈現。

這種擺放方式也明顯不同於傳統書店,雖然空間利用率不高,卻更為一目了然,方便了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喜歡左邊的書,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右邊這些」,亞馬遜實體書店還會根據大數據推測出,喜歡某書的人很有可能也會喜歡另一些主題類似的書,將線上的興趣推薦搬到了線下,此種興趣推薦的模式將助長激發潛在客戶的購買慾望。

走出二元對立的誤區!

互聯網+時代,電商在網上銷售圖書,以其價格低廉,購買便捷的優勢廣受歡迎。除了擁有與線上類似的分類和推薦模式,在價格上,亞馬遜書店也保持著線上線下同價。

某種層面而言,亞馬遜實體書店更像是亞馬遜品牌的線下推廣,與傳統實體書店已有了很大的區別,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為實體書店轉型提供了全新的想像空間。

面對電商的衝擊,實體書店經歷過難捱的寒冬歲月。有學者認為,書店無外乎三種形式,以大陸而言,一類是北京長安街上的圖書大廈這類國有書店,大陸幾乎每一個城市市中心都曾經聳立著新華書店經營的大書店;

另一類是類似北戴河的孤獨圖書館這類,大部分時間裡冷冷清清,推出者要的就是那種調性,觀賞價值必須大於實用價值;

還有一類則是所謂「獨立書店」那一類,比如北京的萬聖書園,南京的先鋒書店,上海的季風園,此類書店通常規模不大,但選書精當,店內畫風迥於傳統實體書店,多為文藝青們朝拜的「精神坐標」。

信息時代,實體書店早已不再甘心長居冷宮,不少書店開始嘗試著入世修行,也在不斷創新,著手著未來的轉型和佈局。

比如言幾又三年間開了40家店,方所講究慢工出細活6年只開了4家店,誠品用6年在大陸開了45家店,而西西弗用24年開了70家書店。

實體書店正在復活,除了書店與咖啡廳,文創館,藝術畫廊聯姻,高調地貼上文藝標籤,實體書店也在開始打造線上線下佈局。

其實書店與互聯網不是一種二元對立的關係,絕非到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那種地步,實體書店褪去高冷的外衣,開始注重與線上的結合;而隨著O2O概念的退潮,電商居安思危,亦是越來越重視線下的實體店面銷售。

之前,電商借助品種豐富,價格低廉,用戶體驗佳等諸方面的優勢,電商在全世界範圍內成功彎道超車傳統書店;當下,網絡電商的實體化正傳遞出一種積極的信號,實體店依然不可或缺。

商業行為走出二無對立的誤區,傳統渠道與新技術互為融合,將給未來書店的發展帶來更多想像與可能。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03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