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作者:卜歌

太極拳會傷膝蓋?

很多人學太極拳,會膝蓋痛,甚至傷膝蓋。有醫師禁止老人學太極拳,其理由也是傷膝蓋。

為什麼呢?

因為台灣有很多太極拳的步法是根據「鄭曼青太極拳」的步法,加上台灣推廣太極拳的會所,常常是團體教學,團體練架子,而不是一對一各自獨立走架練習。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書中,有鄭氏解說步法的圖說,鄭氏的步法是:要前進時,先後坐,「外開前虛腳45度」,再上前ㄧ步。

這種步法違反身體自然前進法則,虛腳先外撇45度,再坐實的過程中,很難做到「膝蓋頭正對腳尖」,當坐實虛腳變實腳時,很容易傷到膝蓋兩邊的韌帶,加上鄭氏太極拳強調坐實湧泉穴,而不是坐胯與腳跟。

當後坐時的前虛腳要外撇或內撇,下一步一定是要身轉面向「另一個方位角度」,而不是還是正面。

正面前進時,前虛腳外撇45度,下一步還是正面的話,坐實那個外撇45度的腳,很容易就壓到膝旁韌帶。

再加上團體教學,團體練習的方式,男女各人身體骨架秉賦不同,有人坐實腳可以三分鐘,有人三秒鐘,全部混在一起,整齊劃一,不傷膝蓋才怪!

打拳是在走架,前進後退是用身體的自然擺盪分虛實,身體的重量是放在胯上,坐胯是放在骨盆上,傳到腳跟,而不是腳底湧泉穴。這才合乎自然身體骨架重量的運行。

「吳氏太極拳」走架的步法、擺盪前進,都是平行進退,沒有外開45度;「鶴拳」也是小平行步跟進,幾乎所有的武術都是,這樣才合乎人體自然的無為的法則,而且靈活,不會扭壓膝蓋。

信不信隨緣⋯⋯我在公園練拳,看到的情形就是這樣,告訴人家,還會招人厭,說我是「玄鳥」。

太極拳是什麼?

練太極拳,一定要大鬆大柔!

要「鬆」,但是卻常常變成「軟」「垮」了。

太極拳練得鬆沉,只是基本得「水」而已。

不能只是ㄧ灘「沉水」、「死水」。

太極拳用棚勁彈人,推手時,遇到對方發硬就發勁彈人的太極拳,或是像山一樣,讓人推不動的,都不是太極拳,只是表演拳,招學生用的,很多外家拳,內家拳都有這種勁法功夫。

太極拳引進落空,得機得勢,像水一樣,遇阻則轉位,不丟不頂,丟時就是拆解,或摔出對方了。一直在前進後退左右旋轉,找有利方位,不隨便出手,一出手就是要穴,拆骨架,讓對方失去戰鬥力,都是用巧力,重量,離心力,槓桿原理⋯,破壞對方重心,拆解敵人的骨架。

這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技」,用最少的體力,在千軍萬馬中,像水勢一樣,無孔不入,無堅不摧⋯。

我的道士師友,就是用此戰技,一個打五個,一下子,全部被他撂倒。

他說他的師叔,過去曾經在火車站前,被那些野雞車群的司機圍毆,不得已出手,一個人打十七個,全部都被他斷手斷腳,全都進警局,因為這事,後來師叔被太師父逐出師門。

道士說:「太極拳,鬆的目的是要能「輕靈」,輕靈才能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只教套路拳架、只會要求尺寸角度高低美感,而不教心法、意念、人體架子的原則的教法,只是體操或舞蹈。

體操、舞蹈沒什麼不好,一樣可以健身,但是不一定是武藝。

水沒有一定的形式,真正的太極拳練法,是所有武學的最高原則,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所有的套路拳架都可當太極拳的修學套路,只是要「大鬆大柔」到「輕靈」像水一樣的,運用在技擊上,就是「太極拳」。

什麼是太極拳十三勢?

八門五步(8+5=13)即是十三勢,八門即四正門,四隅門,五步即是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

八門合八卦,五步合五行,是意象。

十三勢不是招式,是原則。是「方位」拳法,利用自然道理的戰技。

四正門,屬於「陰靜」,只是正門也會是隅門,隅門屬於「陽動」,隅門也會變正門。

要捨己從人。

得站隅門時,一般會出手,但是要得機得勢,因為由正轉隅時,即可借力借勢。不得機得勢,即轉正門,再伺機而動。

正門,棚捛擠按,是一般說法的四正手,屬防衛性的。正門一般是「生門」。

隅門,採挒肘靠,是四隅手,是要拆解對方,屬殺招,隅門一般是「死門」。

前進屬火,退步屬水,中定屬土⋯⋯。

五行生剋,配合八門,轉動生死門⋯。

看過道士們腳踏七星步走陣法嗎?一群人走在一起,不會碰到對方⋯,打架時,利用人的自然動能與意識,找到對方的弱點,打倒敵人⋯⋯。

只能說到此,不能再說了。

文章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請分享給朋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2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