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向亂糟糟的世界,總是沒有一日安靜。人老了自己要學會保重,只能練一練『心遠地自偏』的功夫了。
最近想卯起來讀書,可是書房的老書一大堆,新書沒幾本,老花眼又看不得小小字;至於電子書嘛,讀起來沒勁道。閱讀是有力量的,能讓人進入想像世界去思考一些無關生活的心事,電子書沒有這一方面的強度。
自從當過幾年編輯之後,在台灣出版的書籍,除了工具書以外,基本上我是不買了。為何?只因為都是風吹書,台灣早就沒有本土作家的作品了,關於思想、文化和寓言故事都沒有,更別提我最愛看的小說了。
曾經,我被排行榜驚嚇過!新書上市,出版社派出員工到各大書店去買回來,只要買40本就能上暢銷書排行榜;退書太多可以撕掉封面,重新申請一個ISBN,換個面貌再發行一次。買大陸寫手的熱門作文回來修改,再杜撰一個作者簡介,那也可以印刷出版,難怪台灣出版業會死亡。
這不是危言聳聽,有良心一些的出版社,會有主編編寫或是編輯編著的說明,沒良心的,連編輯都是藝名,例如化名丁小雨,那個愛玩大便的日本動漫人物。
台灣的出版業日薄西山,始作俑者是『小說獎』,老一輩的作家凋零後,各大出版社紛紛祭出小說獎,用獎金和榮譽吸引新作,一旦獲獎,獎金即是買斷金,就這樣,出版業又有幾年榮景。
之後稍有經濟腦袋的文人紛紛成立出版公司,也如法炮製一番,買版權書回來翻譯出版,雖然也養活了一些翻譯者,隨著中國開放,原文書送去中國翻譯,價廉物美,讓台灣的翻譯人失業殆盡。文化事業比照製造業,焉能不讓本土文化消失?
時至今日,台灣文化失了根,中國人力漲價,電子書也賣不了錢,真心想創作的人要學會孤芳自賞,還要另謀生計,也只有不斷思考和書寫,作品才能有一線生機,百年身後也許還有一些被閱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