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很有智慧,正所謂:「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形容行走坐臥都有好意象,詞句押韻又好記。現代人松樹都沒見過幾株,要站如松想必不容易。以前我在日本見過的松樹多癗癘奇倔,一點也不筆直挺拔,看了想必很難學會站得穩。
這些日子以來和卜哥玩推手,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站不穩,我笑稱他不放心腳踏實地。其實要站穩並不難,雖然地球自轉很快,但是人很渺小,只要相信大地有引力,腳指頭用力動一動抓抓地,絕對能站穩。
站穩是人類獨立的基礎,學習武術更要下盤穩重,看看拳擊賽或是自由搏擊,那些選手不管如何彈跳,出手的那一瞬,誰的腳步穩誰就出手重,屢試不爽。
最近和卜哥推手總是能不用力的甩掉他,他納悶地問我為何能站得那麼穩當?自從不穿高跟鞋以後,功夫鞋更適合我,想起幼時學過站樁,當時唸小學四年級,每天站半小時風雨無阻,一直站到小學畢業,當然不是傻站,也會與同學推攘玩鬧看誰先跌倒有趣的很。
當時老師說是站馬步,小孩子誰也沒看過馬,都覺得姿勢難看很像開胯蹲馬桶又像半蹲著實勞累,男孩覺著有趣還願意學,女孩子都不肯好好學。幼時的我很聽話,絕不敢違拗大人的教導,就這樣自然有了穩定的基礎。
長大後騎過幾次馬,很喜歡馬這種動物,不想有機會養了兩匹馬,養馬就要溜馬,除了買溜馬機以外,每個週末都要跑跑馬。馬兒這種動物很會聽勁,知道你坐不端正或是心理害怕了牠就會耍賴,故意瀕臨危境嚇人或是停步不走,只有坐過馬背才知道何為蹲馬步。
前幾年看卜哥打拳總是稀奇,編過《楊氏太極手抄譜》之後覺得內容寫得真好,不時拿出來與他研究,他懂得比我多卻做的沒有我好,這就是「知易行難」啊。
爾後卜哥又將董虎嶺打拳的影片撈來給我看,這就看出端倪了。難怪卜哥每天打拳卻總是練不起來,我建議他打掉重練。直到今年年初,卜哥打拳的架子才有些樣子,胃口變好食量增加,身體也逐漸壯實起來。
追根究底卜哥打拳練習多年身體質量練不起來都因為樁步沒練好,以前他每一式的銜接重心有時忽高忽低,打到「金雞獨立」總是搖搖晃晃,建議他從提手樁和琵琶樁練起。都是一腳實一腳虛點的獨立樁,比起金雞獨立懸一隻腳要來得簡單多了。
最近幾個月研究董虎嶺的楊氏太極拳架真是賞心悅目,他老人家幼功了得,八十五勢打的行雲流水,每一勢的意念毫無阻滯,每一招的重心平穩挪移綿綿無盡如鐘擺搖盪,大開大闔之中自然正氣凜然氣韻生動,力道源源不竭收發自如氣勢宏大不張揚,從無聲的舊影片中見他提手按奈揮灑之間也能感到他平穩地吐納呼吸,真真是大師風範。
再翻看《楊氏太極手抄譜》新編中有一章「八五十三勢長拳解」提到:⋯⋯一勢一式⋯⋯;另一章「太極進退不已功」也寫道:⋯⋯十三勢架永無己。寫的都是「勢」而非「式」,中文字真有意思。
太極拳的套路每一個名稱是式、是運動,一但動起來就會形成一種勢,盤功架盤起來的一種勢,此時並非一式。我想很多人都誤解了式與勢,推手幾日卜哥是明白了勢的力量,他建議我再寫一篇,我得想想,這是紙上談兵,也許有機會再想想要怎麼寫才能貼切,讓人能一看就明白。也許等我練好董虎嶺的功夫架子寫本武俠小說比較實惠些。
編按:《楊氏太極手抄譜》新編書房可以免費下載閱讀,楊家人不藏私,易樓書房也不能小氣,同好若有心得成文,請不吝賜稿,易樓書房自當盡心審校,無償刊用之。
董虎嶺85勢拳架影片也一同連結給有心人觀看保存。